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金易子)24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在京举行“百列万人”游新疆暨“京和号”旅游列车发车仪式。
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百列万人”游新疆活动是通过深入推进铁路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兴疆,通过旅游渠道更好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组织好“百列万人”游新疆活动,旅游列车是赴疆旅游的重要方式,也是新疆旅游的特色产品。
在发车仪式现场,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地向新疆方向开行旅游列车449趟,累计发送入疆游客28.41万人次,新疆已经成为近五年来全国旅游列车开行最为集中的方向。今年截至目前,各省市开行到疆旅游专列55趟,累计送疆游客4.4万人次;疆内开行旅游专列100趟,共接待游客4.76万人次。赴疆旅游列车为促进新疆加快发展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京和号”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援疆工作需要打造的主题旅游列车品牌,自2015年开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曾获得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京和号”旅游专列架起了北京至新疆和田4200余公里的友谊桥梁。
当日,Y465次“京和号”旅游专列载着500余名游客从北京西站出发。中铁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趟“京和号”旅游专列全程共计16天,行程涵盖和田、喀什、库尔勒、哈密、敦煌、张掖等地,游客们将游览敦煌莫高窟、鸣沙山、七彩丹霞、博斯腾湖、艾提尕尔清真寺、罗布人村寨等国家级自然人文景区。为保障游客健康安全,全程随车安排2名世纪坛医院医护工作者,擅长紧急救助,配备血压仪、血糖仪、心电监扩仪、便携式AED体外自动除颤仪等仪器及急救药品,中铁旅集团选派有新疆带团经验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本次专列餐饮供给由中铁旅集团华夏明珠酒店厨师团队8人负责,按照西北地区饮食风格,准备了牛肉面、葱爆羊肉、大盘鸡、清炒时蔬等富有当地特色的菜品。
此外,在仪式上,“京和号”旅游列车获颁全国首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奖牌,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旅行社行业赴疆旅游倡议。(完) 【编辑:叶攀】
中新社苏州9月24日电 题:苏州大闸蟹“苦练内功”再出海
秋风起,蟹脚痒,又是老饕们期盼已久的大闸蟹上市时节。今年,苏州太湖大闸蟹再度“出海”,“爬上”了东南亚、中东等地消费者的餐桌。
苏州地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就以水产河鲜闻名。其中,大闸蟹更是名扬海内外。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是苏州的大闸蟹主产区之一。自1984年起,太湖水域实行围网养殖,令水产产量大为增加,也为沿湖地方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大闸蟹在内的水产品一度远销海外。
大闸蟹是苏州知名水产,有“一蟹上桌百味淡”之说。 中新社记者 钟升 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太湖的生态治理也受到各方的重视。2019年6月,苏州市全面完成太湖水域围网的拆除任务,太湖的围网养殖成为历史。当年,太湖大闸蟹产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苏州市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太湖退网后,沿湖区域进行了标准化大闸蟹养殖池的改造工作。标准化养殖池在还原大闸蟹自然生长环境的同时,对养殖尾水的排放严格要求,确保太湖周边环境不被破坏。这又倒逼蟹农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养殖技术。今年,太湖大闸蟹的雌蟹、雄蟹平均规格较往年分别增加15%、10%左右。
标准化养殖池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令大闸蟹的养殖过程更加可控。 (吴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品质的提升,“太湖大闸蟹”的招牌也被重新擦亮。今年6月,一批大闸蟹自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陆续发往阿联酋、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公司总经理高文荣告诉中新社记者,首批共有287.5公斤大闸蟹发往阿联酋迪拜,海外的总订单量约1500公斤。发货后,海外客户隔天就可收到鲜活的大闸蟹。
高文荣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太湖大闸蟹“出海”一度中断,但公司一直与海外客户保持着联系,并不断优化养殖环境、提升养殖品质。2020年,公司获得南京海关授予的“出境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资质,为大闸蟹再赴海外做好了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批出口至海外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大闸蟹。这一时期的大闸蟹被称为“六月黄”。苏州民间有“忙归忙,勿忘六月黄”的说法,但“六月黄”向来不是苏州大闸蟹的销售重点。这也是苏州首次将“六月黄”大闸蟹销往海外。高文荣介绍,这一尝试是希望能追求产品的多元化,拉长大闸蟹的销售时间。
秋天是太湖水产丰收的季节,近期,高文荣参加了第九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展会。“会上,海内外的参展商对太湖水产品的关注度都很高。”他表示,公司接下来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养殖和环境保护并重,让更多太湖水产品“游上”海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