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桂阳9月24日电 (记者 鲁毅 唐小晴)河岸荒坡变成露营烧烤、儿童游乐的休闲胜地,废弃铁路成为郡县历史文化长廊,闲置百年老屋被活化成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些蝶变正在扮靓湖南桂阳乡村新风景。
和谐村“星空露营”基地。何禹军 摄
桂阳素有“汉初古郡,楚南名区”之誉,历史底蕴深厚,山水风光秀丽。近年来,当地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在保护村庄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农村废弃设施和废旧材料物件等,赋能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和谐村、废弃多年的郴嘉老铁路、火车站,不少游客正一站式感受火车历史和桂阳历史。“人生驿站”“历史车轮”两个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当地田园韵味与车站光影融于一体,并在景区内引入观光小火车、农事体验、摄影、研学劳动实践、休闲运动等业态。郴嘉铁路于1985年建成通车,至2004年整体停止运行,而今再次“活起来”。
“历史车轮”全长约2公里,遵循“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尊重原貌”原则,就地取材、垒石为墙,在铁路废址沿线雕塑桂阳郡、国、监、军、路、府、州、直隶州、县等历史建制,成为展现郡县文化史和农耕文明发展史的休闲景点。
“在今昔对比中,我感受到桂阳在时代潮流中的变迁,也在抚今追昔中,找到儿时的回忆、记忆里的乡愁。”看着这里的变化,游客李红艳感触颇深,不停在各个承载着桂阳记忆的景观点拍照打卡。
“历史车轮”再现桂阳郡县历史。记者 鲁毅 摄
原郴嘉铁路官溪桥旁的废弃水管厂、荒坡地,如今也焕然一新,成为星空露营基地。通过引进企业合力开发建设,这里成为露营烧烤、儿童游乐、团建活动的露营胜地。每逢重要节庆活动及节假日,星空露营基地都会迎来一大波游客。
“在这里可以仰望星空,聆听虫鸣,感受山野,也可以享受家人、朋友欢聚的时光。今年‘五一’期间,每天都有1万人以上来这里打卡游玩。”和谐村星空露营基地有关负责人李臻聃介绍。
在和谐村,二十余栋闲置已久的百年老屋也“摇身一变”,成为湘昆传承馆、国学经典屋、古法造纸体验馆等“非遗”文化研学基地。这些昔日废弃、老旧场所、设施,焕然一新的同时还被赋予文化内涵,成为新的旅游景点,让乡村人气旺了起来。
和谐村党总支书记黄凯介绍,各式基地、景点、研学的火爆,已带动该村200多名村民就业。通过自主经营特色小吃,从事景区保洁员、餐饮服务员、保安、群众演员等,该村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我们村集体和村民总算是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增收致富路,和谐村还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和谐村的红火日子正是桂阳绘就乡村美丽风景线、激活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桂阳正以文化为魂、风光为韵、农业为本,助推农文旅融合“百花齐放”,逐渐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景一品牌、一村一风韵的“全域兴旅”大美格局。(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4日电 (刘雨珊 蒋玲 纳锐)金秋的新疆乡村大地流金。眼下,新疆巴州的103.6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民们抢抓农时,全面开启收获模式。
新疆巴州的103.6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布音克西克 摄)
连日来,新疆巴州和硕县乌什塔拉乡沙井子村的农民李治中正忙着抢收玉米,大型玉米收割机和农用运输车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植株连秆带穗被卷入机械中,摘棒、剥皮、秸秆、还田等流程一气呵成,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大型玉米收割机和农用运输车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陈皓然 摄)
村民李治中说:“今年,我总共种了1000亩玉米,估计产量在一吨多,机械化收割省时省工。机械化的收割省时又省力、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额外损耗。”
在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呼尓东村村民王治兴承包的6000亩玉米田里,连片的玉米长势喜人,从高空俯瞰,轰鸣不息的农机、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忙忙碌碌的农人身影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田间丰收图卷。
村民王治兴介绍道:“今年,玉米收购价格是2000块钱一吨,每年我都是跟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如今,我们是高标准大块农田作业,从开始播种到采收都是机械化。”
新疆巴州逾100万亩籽粒玉米迎来丰收 100%机械化助力粮食颗粒归仓。(布音克西克 摄)
近年来,新疆巴州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鼓励各族群众科学、规模、标准化种植籽粒玉米103.6万亩,玉米种植收割的机械化率达到100%。
目前,新疆巴州玉米的收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采收工作将从9月初持续到10月中下旬。(完)